近日,中泰建发集团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四新”技术研究,首个国家发明专利“一种使用高效的公路护栏用清洗设备”正式获得授权,这是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又一次突破。
据了解,为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中泰建发集团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两年来,投入科研经费200多万元,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4项,其中21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证书;申报发明专利6项,其中1项已取得专利证书,实现发明专利零突破。
为发挥员工科研创新主观能动性,该集团采取了一揽子有效举措: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促发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和充实研究中心人才队伍,目前已引进19名技术人才;为加强企业现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每年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推广一项新技术”活动,通过该征集活动,把技术创新的触角延伸到施工班组,使创新工作扎根基层;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交流讨论、技术比武等方式加强学习,培养了一批技能尖子、技术标兵、创新能手。
下一阶段,该集团还将制定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科技进步、工法、专利、QC、论文”等方面的奖励办法,为科研创新、四新应用推广、工艺改进、专利及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创新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让做出贡献的创新人才获得荣誉、受到奖励,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公司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
【新闻链接】
这些科研专利、“四新”技术在部分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光发热”
自锚式装配浮箱水上作业平台。在353省道泰州段改扩建工程建设过程中,为选择适宜的桥梁水中钻孔平台,该集团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良,发明了一种自锚式装配浮箱水上作业平台,利用水的浮力作为平台的支承反力来承受竖向施工荷载,具有施工快捷、简便,能节约大量平台结构钢材,极大的节约钢材施工成本,是一种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的桥梁钻孔桩施工平台结构。
一种改进型墩身振捣生产工艺。在站前路与长江大道互通工程建设中,为提高桥梁墩身混凝土浇筑外观质量,该集团成立QC攻关小组,对传统的浇筑振捣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分析墩身截面尺寸与振捣棒作用半径,确定振动棒数量并配备相应的操作人员,依靠控制振动棒插入位置、布料速度、振捣时间和提升速度,解决了桥梁墩身混凝土表面气泡多、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无损环切破除技术。在周山河街区西周港桥项目建设过程中,常规的桩头破除工艺是采用人工结合空压机和风镐直接进行破除作业,作业效率低,外观差,桩头质量难以保证。为了解决桩头破除难题,该集团研究出一种新工艺——无损环切破除技术。桩头破除前,在设计标高位置采用切割机对钢筋保护层部分进行环形切割,避免对主筋的损伤和桩体保护层破损,提高桩体整体外观质量,大大提了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投入。
水性MMA彩色路面新材料。在好巴士公交1号线项目建设过程中,针对公交专用车道彩色路面要求超薄、耐磨、耐久性,且旧路面基底情况差等特点,经过试验对比确定采用MMA聚甲基丙烯酸彩色路面,MMA彩色路面具有环保节能、无VOC排放、抗压、耐磨、附着力好,低温性能优异、耐酸碱、耐油、固化速度快等优点,通过一年多的运营未出现明显褪色和大面积脱落。